當年接受教育的困境-眼界很窄
當年我開始讀小學時,感覺都是在玩,雖然成績不錯,可是其實就只看課本裡面的內容,讀書之外在學校的時間就是跟同學玩,在家裡的時間就是工作,所以我常說我喜歡上學,因為上學時每四、五十分鐘就可以玩十分鐘,在家裡都沒有時間玩,只有工作。
國中時上學的時間更長了,在家裡工作的時間就變短,不過寒暑假有很多時間也都是要做家裡的工作,家裡什麼工作做不完呢?就是田裡的工作、海裡的工作,蚵仔要挖出來的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,根本不可能做得完,到現在都還無法機械化,只能靠人力。
為什麼說自己眼界很窄呢?因為想不到未來要做什麼,只會讀書,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、有什麼變化、自己想要做什麼、可以做什麼,除了讀書之外的能力也幾乎沒有機會培養,像與陌生人打交道、如何關心朋友、如何處理衝突問題、如何面對挫折,更不用說要培養什麼專業能力。
印象很深刻的一次經驗是去高中同學家裡,那時他家有電腦,有一些電腦遊戲,玩著玩著,就聽他跟另一位高中同學拿起汽車雜誌,在討論各種車型,哪一種車好漂亮。對我來說,汽車好遙遠,我從沒有想過自己跟汽車會有什麼關係,汽車也可以分美醜嗎?我從來沒想過。
考大學後填志願,因為我的腳有小兒麻痺,因此覺得不適合粗重的工作,我考工程類組,感覺機械與電機都不太適合,後來填了資訊,感覺那時資訊大約剛開始流行,Apple II 剛出現幾年,但其實我那時根本不知道 Apple II是什麼,雖然去同學家玩過一次電腦,但是我對電腦仍然沒什麼概念,更不知道讀資訊是要讀什麼,心裡想的是:或許與電動玩具有點關係。實際上當然差很多,只是後來發現自己誤打誤撞讀了還算適合的科系。
資訊系讀了幾年之後我才發現,其實我對機器沒有興趣、對系統也沒有興趣,我對組電腦也沒有興趣,甚至可以說我對電腦根本沒有興趣,感覺我好像讀錯系了,我覺得自己只對方法還算有興趣,高中時其實可能只對數學有興趣,當年或許應該讀數學系才對。只是後來參加一些應用數學類的研討會後也發現,我當年喜歡的數學可能只是喜歡解決問題,可是數學系的那些嚴緊性、緊密性我可能沒有能力掌握,所以才發現似乎資訊系還算適合,終究資訊裡面的計算理論或者比較接近應用數學(離散數學)的領域,其實也是努力使用電腦來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。
只是對我來說,我還是覺得自己眼界很窄,我並不是從很多可能的方向去找出比較適合自己的路,而是誤打誤撞地就闖進資訊領域,能夠走的路不多,跨領域的能力也弱,這就變成我先天的限制了。相對的,現在的孩子應該有更多機會認識這個世界,從其中找出自己比較有興趣、有熱情的路來走。我女兒最近常說,我應該適合去研究 languages,哈,只是我有點走不出去,真是麻煩。
我相信任何有價值的事情一定會遇到困難,還是需要有克服困難的能力,才能夠成就有價值的工作。大家加油吧!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